近年來,我國蔬菜種植愈來愈偏向設施化,據統計,2016年全國設施蔬菜播種面積達548萬hm2,總產量約2.8億t。
如果土壤太“咸”了,作物遭殃了!蔬菜種植施入的有機肥大多數為畜禽肥,而畜禽在養殖的過程中,農戶常常在飼料中添加食鹽,所以大棚在使用三年之后,土壤中的含鹽量能達到0.1%-0.38%,嚴重超過蔬菜正常生長的需要量,導致土壤鹽分不斷積累,產生次生鹽害。
次生鹽漬化土壤的鹽分組成中,主要陽離子為Ca2+,主要陰離子為NO3-,其中NO3-占總陰離子的67%-76%。
修復措施
合理灌溉
研究發現,在設施栽培中,采用滴灌的方式能有效的淋洗土壤,降低土壤中的鹽分,將有害離子排出,改善土壤酸度,減緩土壤鹽化,降低鹽漬化土壤的EC值。
合理栽培
多年種植經驗表明,應用多種蔬菜輪作的方式可使土壤中鹽分極具緩慢,或者減少土壤中的鹽分。
例如在夏季種植黃豆、玉米等能降低土壤黑籽的硝態氮含量,在冬季可種植抗寒性好的蔥、蒜來抑制土壤中病菌的生長;在辣椒地種植莧菜或者在蘿卜地種植辣椒,能使土壤的電導率下降0.13-0.21ms/cm。
合理施肥
化肥投入過高,嚴重超出作物生長所需養分,且有些化肥中含有大量的Cl-、SO42-等成分,所以在選擇肥料的時候,要避免含有這些成分的肥料。
目前畜禽糞便一直被視為是安全高效的有機肥,但是有機肥中含有較高的鹽分,過量施用有機肥亦會造成設施土壤鹽漬化發生,所以合理控制施肥才能既維持作物正常生長又不會是鹽分累積在土壤表層。
如何判斷鹽漬化,綜合來看,設施種植已經成為農業生產的主流之一,但是,合理的種植與施肥才是保障設施土壤安全健康、設施蔬菜產量與品質的關鍵。土壤水分溫度鹽分PH速測儀采用一體化結構設計,外置SD卡,主機可以實時采集被測環境土壤的溫度、水分、鹽分、PH等多個參數,一鍵上傳數據等,廣泛應用于土壤墑情檢測、旱作節水灌溉、精細農業、林業、地質勘探、植物培育、水利、環保等領域。